繼灑水車音樂10年從未變更吐槽后,灑水車音樂放與不放的話題有引起了大家的共鳴。
據無錫某區環衛部門負責人爆料:灑水車出去作業,放音樂吧,被投訴擾民;不放吧,有人被灑到水又要怪我們。難怪環衛工人們吐槽,音樂放還是不放?這是一個大問題。
灑到路人在所難免,投訴不斷真無奈
炎炎夏日,一輛灑水車經過時,常能看到沿街行人四處躲避,躲閃不及的就被洗了個“涼水澡”。前不久,崇安區環衛處就接到了這樣的投訴。由于路面不是很干凈,灑水車經過時,不慎將一名路過市民灑成了“泥人”。“當時他就找來了110,說是因為我們車子沒有播放音樂,他才沒來得及躲開。最后在民警協調下,我們對他進行了100元的補償”,當時處理這起投訴的虞場長說,“不是我們不放音樂,而是之前被市民投訴過”。原來,早些年崇安區引進的灑水車全部裝有音樂播放設備,可是后來,不斷有市民打電話投訴說音樂很吵,影響休息,于是他們就把車上的音樂設備拆掉了。現在新購灑水車,他們接手的第一件事,就是拆除音箱。對于灑水車作業灑到市民,虞場長也很無奈:“我們分管的道路大多在市中心,人流量較大,真的是在所難免。”現在崇安區環衛處只能要求灑水車司機在經過行人密集地區時,把水關小一點,讓水灑出去的力度不是那么大,盡可能避免灑到行人。
上月,虞場長接到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投訴。一市民說自己在午睡時被灑水車的音樂吵醒,他認為灑水車影響到了自己的休息。“這肯定不是我們的車子啊,我們連音響都拆了,怎么還能放音樂?”難道整個市區不是所有的灑水車都“禁音”?記者隨后咨詢了各區環衛部門,獲悉南長區、北塘區、錫山區的灑水車在作業時依舊播放音樂,不過到了晚上,會考慮到市民的休息,不再播放。“放音樂主要是起提醒作用,以前晚上也會放,不過去年就接到了市民的投訴,所以現在不放了。還好晚上沒什么人,所以不放也沒事”,北塘區的邱主任表示。
現在大多數灑水車的選曲已棄用《十五的月亮》,轉而使用《世上只有媽媽好》《走進新時代》等曲子。錫山區則別出心裁地選定了《太湖美》這首帶有無錫人文底蘊的歌曲,為避免擾民,該區還將歌曲播放音量控制在了40到50分貝,一名負責人說,他們至今沒接到過投訴。
不放音樂怎么提醒?警示燈派上用場
除崇安區環衛處外,濱湖區、新區環衛部門的灑水車也已不再播放音樂。這兩個區的相關負責人說,他們都是在接到市民的擾民投訴后決定,不論白天晚上,都不再播放音樂。這一決策已實行了近3年。為避免灑到路人,這兩個區的灑水車都錯開了人流高峰時段,選在大清早或是半夜作業。濱湖區的周處長介紹,為了灑水車在夜間作業時既不擾民還能有很好的警示作用,他們在每輛灑水車后面都安裝了兩個黃色的箭頭警示燈。通過不停閃爍的警示燈來提醒后面的車輛,傳遞“前方有灑水車,請注意避讓”的信息。至于前方的車輛,周處長說,因為灑水車體積較大,很容易發現,并且灑水車作業時速只有15公里,所以完全不成問題。